日常修行的竅訣 龍稱法王於2009年伊始在上海對眾弟子的開示 龍稱法王對弟子們新年的祝福及開示 ──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十方諸佛菩薩!
頂禮大恩上師貝瑪才旺法王!

為了一切眾生得到暫時和究竟的安樂,讓我們發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

一、新年祝福

我已經和上海的弟子們有兩年沒有見面了。今天能在2009新年的第一天見到大家,心裡十分高興!

過去的一年出生了很多障礙和違緣,我們共同經歷了各種災難和衝突。為此,我虔誠地祈請諸佛菩薩、空行護法加持護佑一切眾生,在新的一年裡災障消除、福慧增上!我也真誠地祝福大家在新年裡修行進步、身體健康、工作事業順利、家庭和諧幸福、一切吉祥如意!

今天有很多弟子來看望我,你們平時要忙於工作、家庭和事業,今天放棄了難得的休息時間來到這裡,說明你們都對佛法有著很大的歡喜心和信心。你們祈請我加持你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財源廣進等等,我一定為你們好好唸經,以真實修行的功德回向加持你們。而除此之外,我更有一些心裡話想好好對你們說說,希望你們能夠好好聆聽並仔細思維,這樣的話相信會令你們得到更大的加持。

二、開示幸福的基礎 ── 深信因果與力行十善

這世界上的一切眾生,不管是尊貴如國王、還是平凡如一隻小螞蟻,都無一例外地追求著自己的安樂和幸福。而要想得到如意美滿的結果,就一定要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在我們看到身邊的人,有的財富圓滿、有的貧困交加;有的健康長壽、有的多病短命;有的身相嚴好,有的矮小醜陋。其實這些都是我們過去生中以及今生的過去時中所造善惡業力成熟後的果報,除此之外,再無一個外在的主宰者。所以,自己有任何希望和追求,並且想真實地達成目的,就一定要明白自己所承受的一切結果,都直接取決於自己通過身、口、意所造做的業因這樣一個因果道理。

在懂得了「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這樣一個道理後,我們就會明白,善妙的結果是由善妙的因催發的,痛苦的結果是由惡劣的因導致的。那麼又應該如何明辨因果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抉擇善惡的取捨呢?我想,對於這方面的智慧,應該沒有人能勝過釋迦牟尼佛吧。

現在有些人學佛,是因為聽說佛陀有很大的神通,他的加持庇護能夠令自己所願成就、吉祥如意。佛陀的加持當然是巨大的,但佛陀真正的偉大之處,是在於他為我們揭示了從無始以來即主宰著眾生的生死輪迴但卻一直不被眾生所認識的因果規律,並教導了我們正確的方法,讓我們能夠通過自己的行持,主動地利用因果規律去獲取自己所希望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不僅僅包括世間的幸福,更包括了成佛的大樂。因此,深明因果之理並願遵照因果規律主動地去謀求自己以及他人幸福的有識之士,應該懷著一顆開放而積極的心,來瞭解並學習佛陀的教言。

佛陀對於善惡因果的取捨所作的最基本的開示,就是十善道。關於心念的有三善道:不貪、不嗔、不癡(不邪見);關於身體行為的有三善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關於語言表達的有四善道: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合而為十。比如我們希望長壽、健康,就應該行持不殺生,護持眾生的生命如自己一般。不管是本想用來滿足口腹之慾的一條魚,還是路上偶遇的一隻小螞蟻,如果我們能夠克制一下自己的食慾少吃一頓、守持自己的慈悲心繞過一下,善巧方便地保護它們的生命,這樣的行為必會培育出長壽、健康的果報,而這果報不會成熟在別處,只會成熟在我們自己身上。又比如說我們希望事業順利、財源廣進,就應當力行不偷盜,並相對應地廣泛進行供養和佈施。現在很多人為了賺錢都百般鑽營、投機取巧甚至不惜偷取、欺騙他人財物,這樣做雖然可能暫時積累一些錢財,但內心卻很難獲得安寧,所得的財富也往往轉眼間就會消散。因為依靠這種不正確的行為求財只會導致在我們身上成熟貧窮、破敗、即使積累了財富也難以保持的果報。反之,如果我們能夠按照佛陀的教導,努力地行持供養、佈施,持守不偷盜的戒行,那麼即使我們不去刻意地營求積累財富,世間資財也會很自然地充足起來。更加詳細的道理和開示,大家可以進一步仔細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 》。

在深信因果、實踐十善道的過程中,有幾點我們必須注意:

1。佛陀所揭示的因果規律,在時間的跨度上是有三種情況的:現世造作的因,現世即成熟果報;現在造作的因,來世成熟果報;以及現世造作的因,多生多世乃至久遠劫後方成熟果報。我們目前的感官僅能直接觀察感受到現世果報,這僅僅是我們如海般因果業報的一小部分。而來世報和多生報因為人們難以覺察所以往往成為人們誤解因果不存在的原因。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某一輩子做善事但卻結局悲慘,某某作惡多端卻福壽兩全等等。這並不能證明因果不成立,反倒應證了因果的真實不虛。因為過去種下的善因當時沒有成熟,今生條件具足便顯現出來,說明因果的作用即使經過了輪迴轉世,也一直如影隨形。就好比飛在空中的老鷹看上去沒有影子,但一旦落到地面時影子就立即出現。由此可知,現在有了福報就造作惡業,待日後善果享完惡果成熟時,也必然要承受其痛苦。對於因果,要升起這樣的定解。這是我們通過自己現有的理性思維可以得到的必然推論。而對於通過佛法修行取得成就的人來說,由於打破了肉體感官的束縛,這些貫穿三世的因果現象,他們是可以直接地看到、聽到、感受到的。這樣的公案,在晉美彭措法王宣講的《 百業經 》裡有很多的記錄,建議大家都能看一看。

所以說因果律不管是從理性上還是感性上都是可以確證的,希望大家不要僅僅局限於自己有限的個人感受來理解因果,而應該對此作廣泛而深入地鑽研思考,這樣才能樹立起正確全面的因果觀。

2。實踐因果、取捨善惡,必須從小做起。漢地有句古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很多人想到行善,就覺得一定要佈施很多的財產、貢獻很多的精力,然後想想自己這樣的能力也不夠,慢慢就升起了退縮之心。其實沒有這樣的必要。我們應該從自己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比如上海不少同修都住在有著很好綠化的小區裡,這種小區在下過雨後經常會有蚯蚓鑽出地面爬到行車道上。以前我們可能一瞥而過,而現在如果我們能夠想到用一根樹枝把爬到路中間的蚯蚓撥回草地裡,以免它被進出小區的車輛壓爛,這就是真實的善行,是行持十善道裡的不殺生(護生)。就要如此這般地從點滴小事做起,則涓涓細流可以積聚成功德大海。

而防範惡行,也應從小做起。比如我們在家裡吃飯,因為自己是父母疼愛的寶貝,所以有好吃的都先緊著自己,慢慢自己養成了有什麼好的飯菜都要自己先享用的習慣。而現在,如果我們能夠想到把自己最喜歡的飯菜先給父母享用,然後自己才吃,這樣就是真實的防範惡行,也即是行持十善道裡的不貪。如果不這樣做,而是放縱自己的貪慾,什麼都想著自己,連一口食物也不放過,又怎能改變大的惡習呢?
所以希望大家無論是行善還是戒惡,都要從小事做起,積跬步而致千里。

3。在行善戒惡的過程中,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結交朋友的問題。好的朋友能夠對我們正確取捨因果、堅定地行善棄惡起到促進增上的作用,而不好的朋友會誤導我們的認識,動搖我們的決心並破壞我們的努力。如今的時代,行惡被大眾熟視無睹,而行善反易遭人恥笑。比如上面所說的在小區裡救護一條小蚯蚓的生命,當你真的去做時可能就會因為有很多人圍觀而感到不好意思。如果這時有一位善友在旁邊給予鼓勵支持,我們就不大容易被世俗面子所障礙並有信心堅持下去,但如果有一位惡友從旁勸阻,以世俗的顛倒見勸說我們顧全面子要緊,如此救一條蚯蚓實在無聊可笑,那我們可能就會因一念之差而放棄善行。從小處來說如此,從大處來說惡友還會顛倒我們對因果的認識,帶我們走上錯誤的道路,從而讓我們所求與所行背道而持。所以交友一定要謹慎。對於已結識的不好的朋友,特別是不如法的朋友,一定要下決心遠離。

4。我們目前都還是煩惱的凡夫,在修持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所以我們還要懂得懺悔的方法。一輩子不犯錯是菩薩的行持,我們現在難以做到。但如果我們犯了錯後能夠即時誠心懺悔,並且發願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勵力悔改,同樣也是菩薩的修行。懺悔應以不過夜為界,即今天做了錯事而認識到後,應該至少在午夜時分之前即進行懺悔,不要把這一錯誤帶到第二天。這樣堅持做下去,我們的過失就會慢慢減少,而對因果的信心和行善的順緣都會不斷增上。

因果規律的揭示和十善道的教授,是佛陀對一切渴求快樂的眾生的偉大貢獻。這就好像愛迪生雖然是美國的發明家,但他發明的電燈無分別地照亮著一切需要光明的人們一般,佛陀的這一貢獻為芸芸眾生點燃了智慧之燈,照亮了大家追求快樂的康莊大道。所以,無論是不是佛教徒,我們都應該認真學習並實踐這一真知灼見。如果大家都能依照如上所說去做,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好人,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榜樣,一切世間的福報安樂都會如願成辦,也將為我們追求更高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才是最真實最有力的加持。

三、為因緣具足者說皈依

對於那些已經相信因果、並在實踐十善道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佛陀所言真實不虛從而對佛陀升起了歡喜心和信心的人們,我想和你們談一談皈依。今天有不少在場的信眾都表示想皈依,那麼什麼是皈依呢?

所謂皈,就是回家、回歸之意;依就是依靠、依止的意思。皈依,就是讓我們的心回到心靈的家園,找到真實的依靠。而皈依三寶,就是讓心回到佛、法、僧三寶為我們構建的心靈家園,以佛、法、僧三寶作為我們心靈的指導和依靠。因此,對於想皈依的人們,你們務必要想清楚是否心裡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皈依三寶有很大的功德。簡言之,因為佛陀自己親證了無上智慧獲取了真實大樂,進而應機宣說了修行的種種法門,教導我們如何對治煩惱,並創立僧團、培養僧眾實踐、傳承法教以作為我們學習的楷模,所以皈依三寶即是步入瞭解脫煩惱、獲得暫時和究竟兩種快樂的大門,並從此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僧眾善友的引導,終將沿此道路解脫成佛。在藏地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明瞭皈依的殊勝: 從前有一個盜賊被主人逮住。主人一邊念皈依一邊用棍棒打他。因為疼痛,所以盜賊對皈依記憶深刻,皈依偈語一直縈繞耳邊。在被釋放之後,他路過一座橋。本來橋下有很多水鬼等著加害過往的行人,但因為這個盜賊對皈依偈猶念念不忘,以致水鬼們都說 「 這裡有一個皈依三寶的人 」 而不敢加害於他,只能匆匆逃走。

因此對於有決心為自己和他人追求真實利益的人來說,皈依是十分必要的。而區別佛教徒與外道(包括歡喜佛法但還沒有佛教信仰的人)的根本,也即在於皈依與否。

決定皈依之後,應該先尋找具德上師並詳加觀察,直到確認自己對這位上師升起了真實的信心。然後應在上師面前求得皈依。在上師為自己授完皈依後,自己就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佛弟子。這時,作為皈依的要求,以下三要三不要必須要做到:

1、皈依佛後,應當對佛像乃至其零碎片斷恭敬供養;不能頂禮外道及世間的天神;( 有些善信在佛教用品商店等地易於隨意評價這尊佛像做得不莊嚴、那尊佛像做得不好看,這是違反此學處的。除了在製造佛像時為了如法制做而必須確認尺寸長短、外像莊嚴與否外,不應該隨便評論佛像的好壞,而應視一切佛像具是恭敬的對境 )

2、皈依法後,應該對佛經法本乃至一句偈語都恭敬頂戴,升起真是法寶之想;不應再傷害眾生,乃至夢中也不應升起害眾的念頭; (有些弟子會隨手把法本放在地上、或隨便往桌椅上丟置,是違反此學處的。應該當愛護牟尼寶珠般愛護恭敬法本。因為法本所載教法,即是佛的法身舍利。)

3、皈依僧之後,應該對自己的佛法老師、老師的眷屬弟子以及自己的道友恭敬依止,升起真實僧寶之想;不應與外道為友,不應與謗師、謗法者為友;(這也要求在家弟子不得隨意批評出家人、佛弟子間要團結友愛不能互相製造矛盾

皈依之後,經常要做的事有三種:

1、不論遭遇任何苦樂順逆,都應視作三寶的加持,從而時時祈禱三寶;

2、應該經常念誦皈依偈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應當經常隨力供養三寶,比如平時在佛像前供水、供花,吃飯、穿衣時觀想先奉獻給佛菩薩享用等。

如果是對密法有信心,則皈依時還需在三寶之前加上「上師」寶。因為上師是佛法僧三寶的總集體現,是三寶在我們身邊的真實化現,所以並稱為上師三寶。相應地,我們念誦皈依偈即為「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進入了皈依之門後,就不可以再捨棄上師三寶,即使遇到命難也不應改變信仰。因為真正的皈依,是心的皈依,是心的居所。這兩者如何能夠分離呢? 而密宗弟子皈依後更是特別不可以捨棄上師,不然罪過很大,一切功德不能出生,而一切違緣障礙將隨之而來。所以皈依是非常慎重的決定,是決定今生後世何去何從的頭等大事。在皈依以前一定要想清楚,觀察明白,不要稀裡糊塗、從眾性地的皈依。特別不要因為僅僅想獲得一些世間事業的加持而皈依。而在皈依之後,則再也不要動搖對上師三寶的信心。這點望有緣者切記!

四、發心

進入了皈依之門後,你們都成為了真正的佛弟子,就要開始按照佛陀的教導在生活中修行。這其中首要的一點就是發心。

我們學佛,不論修什麼派別、什麼法門,都應該升起大乘的菩提心,不僅僅為了自己解脫、而是為了無分別地利益一切有情而學佛修行。修學發心當如華智寧波車在《 普賢上師言教 》裡開示的一樣,先培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在此基礎上為利益自他一切有情升起殊勝的菩提心,然後努力修持願、行二種菩提心學處,即修願菩提心所攝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換和自輕他重;修行菩提心所攝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 靜慮 ) 和智慧等六度。

如果說是皈依讓我們踏上瞭解解脫的道路,而發心則決定了我們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方向是否正確、以及走得是否深遠。歷史上有許多公案都說明了發心的重要性。其中著名的一則就是佛本生傳記中大悲商主殺死短矛黑人的典故。多劫前釋迦牟尼佛轉生為一位具足慈悲的商人領袖時,曾率領五百位商人去大海裡尋寶。有一個名叫短矛黑人的強盜企圖殺死他們以搶奪錢財。由於這五百位商人都已是修行很好的不退轉菩薩,短矛黑人如果殺死他們就會造下無邊的罪業多劫墮入地獄不得解脫。出於對短矛黑人的悲憫,大悲商主寧願自己背負墮地獄的罪業也要阻止他的惡行,於是就拔出寶劍將他殺死。雖然殺生是極大的罪過,但大悲商主在此過程中沒有升起一絲的嗔心,而是因發無上的菩提心要救渡短矛黑人才這樣做,所以非但沒有墮地獄,還迅速圓滿了七萬劫的資糧。

我們現在都是煩惱凡夫,心中不可能做到像大悲商主那樣只有清淨的利他發心而無有煩惱私慾,所以我們現在應當細心護持戒律,不可輕易模仿此等非常之行為。但我們從中可以明白,發心的巨大力量能夠直接改變我們行為的性質,將極大之惡業轉化為極大之善業。因此,我們必須非常認真地修學發心。

修學發心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腳踏實地,從身邊小事做起。雖然我們常說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發起無上的菩提心,並且呆在家裡一個人修法唸經時,好像也升起了一些菩提心,但一旦遇到真實對境往往就忘了發心。比如思維觀修了半個小時的慈悲心,但上班擠地鐵時被人推了一下或踩了一腳,就立即產生很大的嗔怒。這樣所修和所行就容易分離,不利於我們將見修行統一。因此,雖然我們要立志高遠,但修發心時,不妨先從身邊的親人、朋友做起。比如對父母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經常有同修會因為父母親人不理解自己學佛而煩惱,與家人產生爭吵、矛盾。如果我們能夠真實地修行發心,就應該努力地以慈心觀待不理解自己的親友,對他們更加愛戴、關心,而不因為信仰上的不同而產生疏遠。進一步升起悲心,因為親友雖然對自己很好,但他們還沒有真正開啟智慧、還沒有踏上快樂解脫之路,因此我作為一名佛子,無論如何都不能捨棄他們,而要想方設法地引導他們。進而通過善巧方便令親友對自己學佛產生歡喜,比如以前對父母不夠關心,學佛後就要更加關心父母,以前脾氣比較急躁學佛後能夠更有耐心,這樣令親友感受到學佛的好處而對自己、對佛法產生歡喜心,同時應該在心裡明白世間的一切事業利樂從究竟上來說並不真實恆久,從而從根本上捨棄對其的貪戀,一切只是隨緣而行。通過這樣的修行,令自己在面對家人親友時能夠堅定發心而不退轉,就可以進一步將修行的對境擴充到一般眾生身上。如地鐵上踩到自己的陌生乘客、路邊向自己乞討的流浪漢等等。如果這一步的修行能夠穩定,再進一步擴充到自己的競爭對手、惱害自己的怨敵身上。

現在的一些同修,能夠對陌生的對境一下升起很大的慈悲心,比如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求助的報道則立即發心幫助對方並且也積極得捐錢匯款、唸經回向,但如果自己的老媽媽要孩子幫助她做點家務或者講解一下電腦的某個功能,則自己往往會很不耐煩。這樣修學發心,基礎就不一定很紮實,因為我們的心裡還有著很大的分別心。所以,我們要努力從身邊小事做起,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往上修,這樣就不太容易退轉。

2、發心要真實,不要為了做給別人看。有些同修在法會上、法事活動中顯現出很大的發心,比如放生時出很多的錢、很多的力,令大家都很讚歎隨喜。但自己獨處時就不很好的護持自己的心,遇到一隻可憐的小蚊子為了活命而叮了自己一口就一巴掌將其打死,或者一隻小螞蟻擋了自己的路就一腳將其踩死。這樣做,恐怕就沒有什麼利益。我們修行,是為了生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不要像做世間法那樣在別人面前做一套,自己私下做一套。如果是能生起真實的菩提心,即使沒有能力作很大的善行,而只是改變以前的無明行為在慈悲心的攝持下抬腳繞過一隻小螞蟻,這樣也會有很大的功德。我們的修行業才會真實地進步。

3、修行發心要時時觀照自己的心,而不是常常以對自己的要求來要求別人。有些同修學佛有一段時間了,對佛法教理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便常常觀察別人,要求別人,對自己的觀察要求卻越來越少,從而貢高我慢越來越重。比如自己修某個法門覺得很好,就要求身邊的人都跟隨自己修,不修的就是修行不好。又比如自己發心供養上師財物,就遊說同修都要供養,不然就是批評別人對上師不夠好。這樣以為自己以利他的心做了很多善業,並且對自己的功德越來越得意,其實不然。我們應該常常觀察自己的心念是否符合菩提心的學處,是否真實,而不要用佛法的教授以及自我修學的要求作為衛道士的權棒求去驅使別人做這做那。如果我們能夠真實地實踐菩提心的學處,我們的所言所行自然會感染周圍的人,帶動他們學佛。因此希望同修們都能特別注意這個問題。俗話說 「 學佛一年佛在心間、學佛三年佛在天邊 」。我們要引以為誡。

4、修學發心,千萬不要帶有分別心。從世間的角度來說,不要去分別民族、信仰、地區、身份、財富等等,從佛教內部的角度來說,不要去分別小乘、大乘、密乘,不要分別顯、密、寧瑪、格魯、薩迦等等派別。這既是我對你們的期望,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此次汶川地震震驚世界,雖然我們藏人的物質條件不如漢地,我作為一名出家人也沒有太多的財產。但我以及阿日扎的僧尼二眾都盡力為災區同胞捐款捐物,我個人也作為石渠地區宗教界代表之一,將我們籌得的錢物親送至映秀鎮。同時,我們寺院更依照佛法儀軌,長時間為受難群眾唸經超渡。我們這樣做,是因為無分別利益眾生的發心,不是僅在口頭說說就可以的,而是要以實際行動去實踐。因此希望我的弟子們以及對我有信心、歡喜心的人們都能夠這樣去做。

另一方面,我也觀察到現在信眾之間、寺院之間、教派之間以及活佛上師之間經常會產生一些矛盾和爭論。這很大程度上是緣於對佛法的分別心。你說我法門不殊勝、我說你持戒不清靜,這樣彼此對菩提心的修學都遭到心魔的阻擾和破壞。大家要明白,佛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菩提心的實修道路。我們不要因為自己所修、所學、所想與別人不同,就輕率地去爭論。就我個人而言,我是無教派分別運動的擁護者,我自己也擁有很多不同教派、不同法脈的傳承。只要是釋迦牟尼佛的清淨教法,我都歡喜護持。各教派之間的修行交流應當像水乳交融一般自然無礙。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去精通很多不同的教派法門,可以專修最適合自己的教法,而保持對其他教法的恭敬和淨觀。

有些人覺得對世俗的分別心(分別錢財、地位、身份等)是不可取的,但對佛法做些分別則是必要的。我們分別哪位上師更好、那個法門更高深、哪位本尊更有加持力,能夠讓我們修法更順利、更快成功。此言差矣!對世俗的分別心就如同草繩、對佛法的分別心就如同金絲繩,雖然看上去有些不一樣,但在束縛禁錮我們的心智方面並沒有任何不同。所以無論哪種分別心,都是我們修學發心道上的大敵。希望大家能夠時時反省觀照自己,通過腳踏實地地修行,戰勝這一敵人。

總之,我們所行所為都受著發心的指引。現代社會中充斥著各種矛盾與不幸,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不正確的發心導致的。比如當老闆的為了積累自己的財富而拖欠工人的工資,男女之間為了享樂而放縱性關係,生意夥伴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欺騙,不正確的發心必然導致錯誤的行為,帶來痛苦的後果。就如同一顆毒樹的種子,長出來的葉子和果實也必然是毒性的。

自己修行發心是否清淨正確,也可以從自己的夢境中觀察到。有句俗話叫做 「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我們平時如果常發廣大的菩提心,並努力實踐其學處,心裡一定會充滿快樂和自信,而夢中也多會出現善妙的場景。如果經常的心懷詭計、勾心鬥角,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而去苦苦思索很多損人利己的方法,那麼夢中也總會縈繞著爭鬥、焦慮、擔驚受怕等情景。不要以為夢僅僅是夢,和自己無關。在無上密法中有關於六中陰的教授。夢即是我們日常能體驗到的一種中陰境界。夢境與死亡時進入的中陰境界非常相似。所以如果我們長期修持善妙的菩提心,廣行六度萬行積累福慧資糧,我們在夢中就能夠保持清靜的發心並充滿快樂和安詳,那麼臨命終時我們往生就有決定的把握。反之,則只有墮入惡趣中輪迴受苦。因此希望大家在做任何事前都審視一下自己的發心。

五、創造佛教內外部的和諧

當今社會的發展,和諧互諒是主題。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為了自己生活的安樂幸福,需要社會和諧;作為一名佛弟子,為了實踐佛法、利益眾生,更需要去創造、維護和諧。

作為佛子,我們首先要特別注意教派內部的團結。現在佛教的內部經常會有爭執矛盾,經常聽到、看到有些人分別上師與教法的高低、搞法事活動時拉幫結派、黨同伐異, 把很多世間法的習氣帶到學佛中來,這樣非常不好。我們修學的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正法,承辦的都是自利利他的事業,因此不要有分別心,而應該團結一心。遇到行持不同修法、承辦不同事業的同修,應當隨喜他們的善行,雖然因為機緣不同而不在一起共事,但也應該在心裡真誠地讚歎他們的功德、為他們的吉祥如意向上師三寶祈禱並作廣大圓滿的回向。這樣才能夠令釋迦佛的教法長久住世且增上興盛,自己也能夠得到無邊的利益。如果因為修行不同就相互輕毀、意見不同就相互爭吵,而全然不顧佛法的大局,這樣的行持只會摧毀教乘法輪,自害害他。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不會被任何外緣所摧毀,只會從佛教內部被破壞。作為佛子,我們一定要注意這點,一定要防範因為我們自己的貢高我滿、自私嫉妒而破壞了教派內部的和諧團結。

其次,當我們面對不同信仰的人的時候,我們也要特別注意和諧團結,因為視一切眾生平等才是佛子真正的胸懷。有些居士對於一些對佛法比較有興趣的人特別熱心,千方百計勸說別人皈依、供養、參加各種活動,如果對方聽從了,就非常得意,覺得作了很大的功德,如果對方沒有按自己所願去做,就立即不高興乃至疏遠對方。這樣做就不是太好。皈依、學佛功德非常大,但應該建立在自願、正信的基礎上,經過反覆認真的思考再做出慎重的決定。因為這是關係到解脫生死的大事。如果僅僅因為別人熱切的遊說而沒有自己仔細的觀察抉擇就做決定,那麼皈依學佛後就比較容易出現信心退轉、懷疑上師三寶等不如法的行為。因此,對於對佛法有不同意樂的人們,我們作為佛子要善巧護念他們的心,盡量根據對方的意樂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喜惡來應機宣揚佛法功德。對於有信心的人,可以廣說上師三寶的真實無欺及殊勝難得,細說皈依的意義和學處,令對方增上信心並如理抉擇;對於對佛法有歡喜心但還未升起皈依意樂的人們,應當以柔和善巧的語言、如理如法的行為與他們相處共事,通過自身的行為讓對方真實體驗到我們學佛人的快樂自信與自在,進而升起仰慕嚮往之心,然後再適時勸導其皈依學佛;對於對佛法有興趣、想瞭解佛法的人們,我們要耐心、有次第並適度地向對方介紹佛陀的教導,幫助他們區別迷信與正信,開拓他們對人生的認識,善巧引導其嘗試用佛法的智慧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以增上他們對正信佛法的理解。

在這裡,應機說法甚為重要。現代人接觸的信息多,想法複雜,觀察分別心也很強。如果我們佛教徒不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起到示範帶頭作用,也不能通過廣泛的聞思具足隨緣、善巧地宣傳佛法的能力,而僅僅以自己的意樂為出發點,將宣傳佛法變為一種沒有信服力的說教,並教條地要求別人(特別是家人、朋友)也如自己一樣去做,而不考慮這樣做是否令對方心悅誠服,不能求同存異,那麼往往就不能夠讓別人對佛法產生正信、乃至會破壞對方對佛法的歡喜心、令他們退失對佛法的興趣並產生誤解。這樣的話,反而會有過失。

因此,如果我們有能力,就要廣泛精進地聞思修,並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向有緣之士應機宣說佛法。如果自己沒有能力這樣做,那麼就以無偽的菩提心、為了迅速具足度化無邊眾生的能力而真實精進地修行,並將功德回向一切眾生究竟成佛。這樣雖然看似沒有直接利生,但功德非常大。因為待我們覺悟成佛時,自然具足度眾的廣大能力,那時因為我們因地時的廣大誓願,自然能夠利益無量眾生。

千萬要避免的一種誤區就是,自己也沒有做過廣泛的聞思修,還沒有從實踐佛法中得到真實的利益,卻總想著規勸他人皈依學佛,甚至把這個當作自己唯一的修行,把功德執為如財物般實有而刻意積累,這樣做不但沒有多大利益的,更不利於佛教內外的團結和諧。正如諺語所說,只有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他人。真實修行、調服自心、獲得實修利益,是我們利益眾生的前提。

如果我們能夠避免上述誤區,清淨地聞思修,以真實的行持和善巧的宣說來展現佛法的利益,無論在家出家都作為團結大眾、利樂有情的楷模,那麼就能在佛教內外部都創造和諧、團結的局面,讓所有修持佛法、歡喜佛法、對佛法感興趣的人們都其樂融融,那麼我們的佛教事業就一定能夠興盛長久。

六、依止上師

我們在學佛修行過程中,修的方向正確與否、修行途中順利與否以及修到最後成就與否,都有賴於我們是否如法的依止上師。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皆靠依止上師修行而成佛,我們要想獲得成就,也不例外。

為何依止上師如此重要呢?因為具德上師,是佛、法、僧三寶的總集,是親身實踐了佛法的教授並獲得定解乃至解脫成就的過來人。對於因為長劫以來被無明愚癡所縛而流轉生死、與清淨自性上迷失方向的煩惱凡夫來說,上師可以為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教授修行的方法,並解除我們修道中的迷惑,直至將我們帶到究竟解脫的彼岸終點。這就好像我們要從徐家匯前往浦東的世紀公園卻不知道怎麼走,那麼就一定要詢問一位從徐家匯去過世紀公園、記得如何走乃至知道多種路線和多種交通方式、還願意告訴我們、甚至熱情地陪同我們一起去的人。如果遇上這麼一位人士給予悉心指導,那我們順利到達世紀公園就是必然的事情。這就是依止上師的必要性。這方面的教授,《 普賢上師言教 》裡有很詳細的開示。

然而在世間依止指路人去公園大家都懂得做到,但在修行上如法依止上師卻未必人人能行。以下幾種情況並不少見:

1. 有些人對上師很有歡喜心,上師來了一定要見,見了面財物供養也不少,但對上師教授的法要卻並不實際修持。這就好像我們想去公園並得到了路線指點,但自己卻老不邁步向公園出發。這樣如何能到公園呢?腳長在我們自己身上,自己不肯走,那別人再怎麼給與指點也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2. 有人喜歡見很多的上師,領受很多的教言和修法傳承,每個法都修一修,但新鮮感一過就難以堅持深入下去。就像我們要去公園,問了很多指路人,每個人都給了我們能夠到達目的地的指點,結果我們每條路上都走幾步,看膩了風景就退回來再走另外一條,結果來來回回,出發了很多次又總回到原點。這樣何時才能到達終點呢?

3. 有人雖然依照上師的教言去做,但遇到了問題卻不向上師請教,而喜歡自己研究或向同修詢問。就好比我們按照嚮導的指點前進,遇到岔路口不知如何走下去時,不去問嚮導,而是自己隨心選擇,或者問路邊同樣也不認路的旁人。這樣很容易誤入歧途。只有親身去過終點並熟識路徑的人,才有資格做修行路上的嚮導。修行上的問題,還是應該請自己的上師抉擇,因為能夠成為皈依處的,只有上師,而不是同修、我們自己或別的什麼人。

4. 有人一開始對上師很有歡喜心,未多加觀察確認就非常信服,一開始也能夠依教而行。但沒過多久聽別人說起上師的不好,也不耐心仔細地核實與思考,就立即懷疑上師,並且將上師先前給予的教授全部拋棄。這就好比我們一開始跟著嚮導前進,但很快就懷疑嚮導指得路不對,進而放棄他的指引而自行其是,乃至反過來指責對方誤導自己,卻不知道自己的懷疑完全是因為自己所知有限而造成的。其結果就只能是在修行路上把自己給走丟了。

以上幾種情況,是當前不少人依止上師時會經常碰到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對上師三寶沒有升起真正的理解和信心,以至讓貪嗔癡慢疑戰勝了自己的清淨心。為了避免這些過患,令我們在修行路上能夠順利前進,我們有必要把自己的信仰建立在充分觀察、反覆思考的基礎上,在確認自己的心已做好了充分地準備後,再決定跟隨具緣上師長久深入地修行。要盡量避免進步快退轉更快的情況。教證上也說,在皈依前怎樣觀察上師也都沒有問題,但皈依後卻懷疑上師則過患很大。

末法時期,眾生煩惱熾盛,在依止上師修行的路上不遇到障礙困難也不太可能。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依止上師前自己充分觀察而不只是聽憑他人介紹或只看中上師身份高低、名聲大小;依止後如果又因以前瞭解有限而對上師產生懷疑,也一定要如法地解決自己的疑惑。不要隨便道聽途說,更不要隨便下結論乃至妄自批評上師。因為上師與弟子之間都受到戒律的約束,如果僅僅因為欲逞一時之快而隨便造作身口意的業行,則容易產生違背戒律的過患。因此應該嚴謹防護自己的身口意,以修持安忍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疑惑,帶著問題多耐心觀察、仔細思考。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直接向上師袒露自己的疑惑並向上師瞭解情況。最好能到藏地上師的寺廟裡實地考察一下,或至少向去過上師寺廟的師兄多瞭解一些情況。事實一定是經得起大眾的觀察和實踐的檢驗的。這樣如法地去做,假以時日,自然會升起定解並作出正確的抉擇。

如果我們能夠如法地依止上師,那麼上師的加持力就一定會在我們身上強有力的顯現出來。

以我自己而言,沒有很大的成就和功德值得你們學習,但我對我的根本上師貝瑪才旺老法王的信心,卻是從來沒有動搖過。我每天每刻乃至吃一口飯都會祈禱觀想我的上師。雖然老法王已經圓寂,但經由祈禱與上師的慈悲加持,我與他一直都在一起。如果你們要學我,就學我對上師的依止和信心吧,佛教裡有老婦人因信心而令狗牙生出舍利的典故。我雖然修的不是很好,但作為佛弟子也是一直依教奉行、謹慎地守護所受持的戒律的,所以應該比狗要強一些。對於那些對我有信心的弟子,我在這裡發願:一定帶領你們修行直至你們解脫成佛!

結語:

這次來上海機會很難得,與大家說說這些心裡話,是希望大家能夠聽到心裡去並對你們有一些幫助。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值遇了十萬摩尼寶珠也難換取的佛法如意寶,一定要好好地實際修持,並從中獲得真實的利益。大家都希望我常來上海,我則希望每次再來的時候,能看到大家修行或多或少都有進步。不然每次來都只是見面拉拉家常、接受些供養,就變成了客套,於眾生於佛法都沒有多大的意義。

過幾天我就要離開了。雖然我們都不希望離別,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一切事物的本性就是無常。但希望大家記住,對於真實修行的弟子來說,雖然我與你們的身體離得很遠,但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

祝大家吉祥如意、紮西得勒!





回上頁